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 专题专栏 > 文明创建工作专栏
【抓好“三六九” 奋进“百千万”】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序曲 ——华侨管理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侧记
2023-08-25 15:05          来源: 汕尾日报          发布机构: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东南亚风情的侨惠公园和侨兴公园,成为群众和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点”;多样化的生态果园,成为游客体验采摘和农旅生活的“游玩地”……近年来,华侨管理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百千万工程”,细化任务,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奋力打造出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亮点。


图片


侨区侨惠公园日益成为群众和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点”。


兴产业

全面激发发展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华侨管理区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做活做大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侨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其中,不断做优大米产业,以2500亩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带动,加快新一轮水田垦造,全面推广种植“侨香大米”等优质大米,打造万亩稻田,解决200多名群众就业问题,实现年产值达8000万元。作为汕尾地区著名的“水果之乡”,管理区持续做大特色水果产业,通过大力发展“冷链+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带来的技术,改造低效荔枝等水果,扩种油柑、红杨桃等精品水果上千亩,有效带动果农年收入增收。目前,全区共种植油柑、红杨桃等精品水果21种,种植面积1.6万亩,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46家、示范基地4个,可带动农户2240户。在此基础上,总投资1亿元的冷链物流中心已投产运营,进一步延伸了特色产业链,加快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除此之外,侨区不断做强做好花卉产业和制包产业,进一步激活“产业脉动”新活力。引进花卉经济项目,建成50亩前海苗圃基地和扶贫产业基地1个;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华侨普邦弘润新优花卉项目建设;引进瀚朝箱包制造项目、兴邦工业园项目等制包产业,多措并举带动村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美乡村

做好农旅融合文章

  华侨管理区坚持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带动,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和“内涵”,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动乡村旅游美丽蝶变。截至目前,辖区累计升级道路48公里,改造350套房屋外立面6.5万平方米,种植小叶榄树2600多棵,建成“四小园”110个,全区17个自然村已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使侨区城乡面貌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完成党建带侨建中心、北坑村、侨惠公园、侨兴公园、文体综合广场等重点部位改造提升,夯实农旅融合基础,让这些景点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与此同时,侨区积极发挥“水果之乡”资源优势,做好发展规划,以奎池油柑园、印尼豪哥果园、绿汇荔枝柑橘园等特色果园和“侨家乐”“洋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为载体,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农旅文章,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聚人才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在今年2月,侨区邀请省农科院多位专家到该区举办特色水果产业大镇建设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对如何做大做强红杨桃品牌、开展行业标准建设等方面作出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特色水果产业大镇建设。这是侨区打好“人才牌”,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侨区持续深化院地、院企对接合作,引进科研团队,推动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全面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其中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开展红杨桃“揭榜挂帅”项目,积极创建杨桃鲜果商品等级标准及杨桃栽培技术规程。同时,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技术团队、华南农业大学航天育种团队,成功创建省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了优质水稻品种4个,注册高端丝苗米“侨尖香”“侨尖山”商标品牌2个;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水稻所合作共建省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华侨管理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实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依托高等院校团队暑期“三下乡”实践契机,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立校企社会实践基地,加强科技、人才对口合作,为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力量。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华侨管理区门户”网站,是否继续?